[教育服务] 明年秋季学期起,幼小衔接有新变化!

[复制链接] IP属地:江苏省宿迁市
发表于 2021-12-1 10:26:2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最近,教育部针对“加强幼小科学衔接”的建议答复称,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,各省、市、区将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。消息一出,立刻受到大家的关注。

dae14a00-4a0e-b5e8-9504-73d309b8a61a.jpg

根据答复内容,教育部表示,将在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,大班下学期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、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。消息公布后,家长们纷纷关注。市民王先生的孩子今年刚从幼儿园大班上小学,他认为,加强幼小衔接很重要。

市民 王先生

(孩子现在)压力非常大,我自己觉得可能还不是很适应,一下就变成了要自理很多学科。

71b87e19-4b2c-b623-43fc-09fe76c839ea.jpg

和王先生一样,不少家长对此都表示支持。

市民 李女士

我希望有幼小衔接。不然怕上小学了,学习再跟不上。毕竟孩子还小,突然上小学,肯定不适应。

6eeed155-acc4-c516-9909-fdfcda970459.png

采访中,记者发现也有部分家长对此表示担心,认为提前学习,也许对孩子来说压力更大。

市民 张女士

我不希望有,幼儿园就该学幼儿园的东西,孩子还那么小。小学的内容小学再说,如果不是他能接受的,更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。

市民  李女士

如果只是说提前上小学的课,我觉得有点早了,应该先从培养适应小学的学习习惯开始吧。

d0747eb3-1338-6c22-17ce-44912ad4d656.jpg

记者查阅资料发现,2021年3月20日,教育部发布《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》,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、衔接意识薄弱、过度重视知识准备、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,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。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幼小衔接试点,2022年秋季学期将全面铺开。那么,加强幼小科学衔接,到底是加强什么?幼儿教师周宏丽从事幼师教育工作已经18年了,她认为,加强幼小科学衔接,并不是只从知识上提前适应,让孩子从意识和习惯上提前适应小学生身份更重要。

72f768cc-94ad-46d5-98e2-8a287463269f.png
幼儿教师 周宏丽

培养即将踏入小学这个意识,最起码学会的是自我服务意识,因为上小学跟幼儿园不一样,幼儿园是老师一直去服务的,我们也经常用绘本的形式,故事的形式,去教育孩子,让他们懂得自己小学生是什么样子。

51f88d6a-ca3f-4b83-bc29-fb5e96339e74.png

每一个学生到学校,都应该成为身心健康的人,好身体、好习惯、大格局、有热爱、有情感是幼儿园对于小学入学准备教育最需要培养的。

ad28805f-3a20-1d41-b49b-37ba9ccc9adf.png
幼儿教师 周宏丽

我们(可以)通过一系列的活动,趣味识字,还有就是争当小班长小组长,阅读活动等,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,然后让幼儿在活动中,玩中学学中玩,更好地幼小衔接,为孩子们上小学做好准备。

专业人士认为,幼小衔接是否顺利、有效,教育部门需要多做“思考”,作为家长也要做好准备,切勿把幼小衔接从认知上,认定为“小学化”。

3cbed7c3-05af-2133-6dbc-c2935461f23d.png
特邀评论员 曹志成

让幼儿来上小学一年级的课,一定不是这个概念。它这是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,所以说一定要避免在幼小衔接过程当中报辅导班,现在最大的问题,也就是最有可能与这个衔接背道而驰的是,家长的不科学的这个育儿方法,可能会导致这个育儿的负担。

2152f35c-d788-cdef-f1a1-212e192292c8.png

在教育部的答复中,特别强调,对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上培训,以学前班、幼小衔接班、思维训练班、托管班等名义开展线下学科类(含外语)培训、开展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等培训活动的校外培训机构,一经发现,严肃查处,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。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是一个系统性工程,需要整合多方资源,形成教育合力。

特邀评论员 曹志成

它是一种无缝对接式的,它是一种整体设计的,是有利于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打基础的这一种全方位的衔接。在理解幼小衔接的时候,一定不能套用过去的那种思维,而是一定要强化,是“双减”背景下的幼小衔接,这是一种科学的,是一种人文的,是对幼儿,是体现一种真正的,关怀和关爱的这种衔接。

教育部提出,小学阶段应做好幼儿入学适应教育,强化主动衔接意识,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,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、生活化、综合化等方式实施课程,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。

特邀评论员 曹志成

特别是小学的低年阶段,要强调一种常态化的融合,他从日积月累的这种体验当中,他就消除了对环境的这种陌生感,他就很自然而然地就能够过渡到就能够适应小学的发展。更有利于幼儿群体的发展,又能够找到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。

一切为了孩子 ,为了孩子的一切。每一次教育上的改革都是一次全方位、全领域的提升。任何的政策变化,都不是某一方的责任,需要教育部门、家长、社会共同重视,才能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支持 高兴 激动 给力 加油 淡定 生气 回帖 路过 感动 感恩 支持 高兴 激动 给力 加油 淡定 生气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";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