烙大饼、打零工、累得不足35公斤……残疾村妇坚持16年替亡夫还清债务

[复制链接] IP属地:江苏省宿迁市
发表于 2021-12-2 10:10:0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“还了这1000块钱
我就把孩子他爸
欠外边人的钱还清了……”
11月26日,朱玲把最后一笔欠款
交到债主手上后
一时情绪失控
趴在床上哭泣起来
朱玲的辛酸事
当地很多人知晓
1993年,泗洪县双沟镇塔河村村民朱玲与同村的赵正密结为夫妻,后育有一儿一女,全家生活简单而幸福。2005年8月,家庭突遭变故。丈夫因交通事故,离开了朱玲和两个孩子。刚送走丈夫不久,多个债主就找上门来讨债。原来,丈夫生前做生意留下的欠款竟多达16.5万元。
16.5万元,对于朱玲来说,不亚于天文数字。她幼时患有小儿麻痹症,落下了残疾。家中的几亩薄田收入,勉强够家庭开支,何时才能还清债务?“当时,我懵了,茶不思饭不想。”朱玲啜泣着说。
w5.jpg
很快,朱玲冷静了下来。“人活一辈子,为的就是一口气!不能给丈夫留骂名。就是砸锅卖铁,我也不欠人家一分钱。”
于是,她请人在院子大门上
写下“信义”两个字
这是她对债主的承诺
也是对自己的鞭策
为了还债,朱玲一边照应着儿女,一边烙大饼卖挣钱。她每天要和上百斤面粉,汗水浸透衣衫是常事。每次做完饼,浑身仿佛散了架。尽管如此,她还要骑着三轮车载着大饼,沿街去叫卖。
“钱是你丈夫借的,人都不在了,你还认啥账啊,拖拖就过去了。”有人给她支招。朱玲听后,连忙摇头,“那不行,我们一家不能被人戳脊梁骨,我要教会孩子挺直腰杆做人!”
w11.jpg
播种、田管、收割……朱玲精心侍弄着家里的田地,她那佝偻的身躯风里来、雨里去,多次累瘫在场边、田间。她还经常到种植大户的田间做“钟点工”,每天能挣到几十块钱。
农闲时,为了挣到更多的钱,朱玲三天两头到附近服装厂打“零工”。往返路上,她看到饮料瓶什么的,总是捡起来带回家,等积累多了一起拿去卖。夜深人静时,她还在家里做手工活,获取微薄的收入。
就这样,朱玲一分一分地省,几元几元地存。一件破旧不堪的棉袄“缝缝补补又三年”,伴随她度过数个严冬,家里甚至会几个月都难得吃上一顿鱼肉。除了给孩子上学、添置一些衣服外,她舍不得乱花一分钱。每当手头有点积累,就赶紧拿去还账。
w14.jpg
开门,关门,每天,朱玲多次直面门上大大的“信义”二字。“每当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,我就久久看着这两个字,来给自己打气!”16年来,她在这两个字前面究竟抹了多少泪水,连她自己也说不清。
人们常说,岁月是把“杀猪刀”,更何况朱玲的日子更难熬。她在日复一日体力透支和挥之不去经济压力的双重煎熬下,身体每况愈下,如今,她的体重不到35公斤。“丈夫欠下的16.5万块钱债务,共计是52笔,我咬着牙一路还下来。这些年来,我有还钱后的喜悦,有遭人讥讽后产生的愤怒,也曾有徘徊在放弃的边缘,我真的是尝遍了酸甜苦辣……”朱玲坦言,“今后,我没有太大的还债压力了。因为亲戚三番五次安慰我,说欠他们的3万块钱,有就还,没有就不用还了,但我一定会尽快给还上。”
朱玲替夫还债的故事渐传渐远,人们逐渐认知了这名弱不禁风的女子,身残志坚的她赢得大家的敬佩。不知从何时起,周边的人们见着面都喊她“信义大嫂”,仿佛忘记了她的本名。“朱玲替夫还债,我一直看在眼里。这么多年来,她吃的是粗茶淡饭,穿的衣服是缝缝补补,住的是低矮小平房,但她无怨无悔。我觉得她挣来的每一分钱上,都浸透着‘信义’两个字。”邻居陈先红感慨不已。
“一名农家残疾妇女,一边拉扯儿女,一边替丈夫还债,事迹真的暖人心房。”泗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县文明办副主任朱永芝说,“从表面上来看,她是在偿还经济债务,但实际上她是在给我们上一堂马拉松式的‘信义课’,教育引导我们诚信做人!”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支持 高兴 激动 给力 加油 淡定 生气 回帖 路过 感动 感恩 支持 高兴 激动 给力 加油 淡定 生气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";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