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篇一律的“20年前溺水”视频背后,藏着什么样的黑灰生意?

[复制链接] IP属地:江苏省宿迁市
发表于 2021-12-9 11:28:0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流量为王的时代,一些自媒体的底线越来越低,炮制出各种无脑煽情、正能量包装的故事。这些短视频旨在吸引人们的眼球,诱导人们关注点击转发,并最终达成流量变现的生意。
本文为你揭露了营销号文案抄袭、引流以及变现的套路伎俩,并思考平台和用户针对此问题的应对之策。
最近这段时间,不少网友纳闷:全国各地怎么都要“修新桥”了?
w2.jpg
原因来自于网友被多篇同样的短视频刷屏:在煽情感人的BGM中,一位女士(也有男士)来到一条不知名的河边,带着虔诚的表情噗通跪倒,双手合十,默默哀悼……
视频配文:二十年前我在这里玩耍溺水,被同村一位智障爷爷救起,大爷自己却再也没上来,现在这条河就要修桥了,我来惦念一下救命之恩。
通过关键词“二十年前溺水”搜索,用着同样文案、同样内容、同样的BGM的这类短视频竟然多达数十条。
网友不禁调侃:大爷很忙,天天蹲在河边等着救你们!
调侃之外,更多网友对这类视频表达了愤怒:“刷来刷去都是那些视频,内容同质化有些让人冒火,一个套路被人玩得都不好玩了!”
流量为王的时代,部分营销号为了流量,不断刷新下限,通过“标题党”的方式博人眼球的问题越发严重。
那么,这些营销号通常都有哪些套路伎俩骗取用户关注?胡乱编造的视频背后,又藏着怎样一条变现套路?
流量密码:极端文案+雷同内容
文案是黑产营销号骗取用户点击的第一手段。通常,营销号的文案通常满足以下几个特点:
煽情:营销号文案往往通过编造一段感人的正能量故事,激发用户同情的心理,如同“智障大爷救人自己溺亡”一样,伪造的正能量往往会第一时间博得用户的好感。而如果在文案中加入生死元素,更容易唤醒不明真相的观众的共情。
毒鸡汤:就像一言不合就“听懂掌声”的成功学“大师”聂枭一样,夺人眼球的励志故事、毒鸡汤往往能够唤起用户渴望成功的追求。也正因为这样,诸如“三句话就能让男人花了18万”这类文案不断出现。
吸睛文字:营销号的文案在无限励志、无限悲情或无限正能量的外衣上,往往还需要吸睛文字的点缀,越是反差、越是不符合常理的文案越容易出圈,第一时间吸引用户。“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”是以下犯上;“嫁给一个小八岁的男人还是富一代”是婚姻观上的离经叛道;“公司要做大就不要发工资”则是对正常公司运作方式的背离(并且还涉嫌违法)。
总结下来,这类抄袭文案的大多是励志故事、悲情故事等内容。那么,这些文案故事又是如何引起人们的点赞、评论、转发的呢?
从心理学上来说类似于理解、意外、同情等情绪,主要是由我们的大脑皮层主导的。当受众观看这类煽情、震惊体视频时,大脑会受到刺激,使人不加思索地产生点赞、评论等行为。
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,令人震惊或者感动的内容相比于科普类文章、解释性报道更容易看懂、更易于发酵,所以传播快、威力大、影响深。
因为这种传播属于共情传播,是对人类的本能的利用。也正因此,一些自媒体从中发现了这种“流量密码”,炮制出各种带有强烈情绪取向的视频内容。或是通过制作耸人听闻的标题,旨在吸引人们的眼球,诱导人们点击转发、点赞、关注,最终形成流量的吸引。
加上文案抄袭成本低廉,视频内容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。仅仅复制+粘贴的简单操作,几段煽情的陈述、移花接木的故事情节,再配上易于引起受众心理反应的一个结论,抄袭视频就能流水线生产。
这些文案所构建的故事剧情,在提高视频的播放完成度和互动率上非常关键。这保证了这类视频能够轻易通过平台推荐算法机制的筛选,最终收割更多的流量。
所以,用户才会看到这样诡异的一幕——智障大爷满世界救人,全国各地的保洁阿姨们也在给各个商务人士上课……
这一头一群人在高呼“公司要做大就不要发工资”,那头一批知性女士就骄傲地宣称“仅仅3句话,就让男人为我花了18万!”
这边不少人刚刚“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”,那边又有不少人困惑“嫁给一个小八岁的男人还是富一代?”
各种各样的“大孝子”正在风驰电掣地赶回家看望“卖牛付学费的大伯”,也有遍地开花的熊猫血拥有者在医院偶遇患者并第一时间献出了400cc……
w3.jpg
w4.jpg
变现套路:流量背后的黑灰产业链
去年5月,一篇名为《拍反转神剧5个月,我们最终成了炮灰》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,作者讲述了他和同事们拍摄短剧的创业历程。
文中,作者每天在公司的工作就是打开短剧大号,逐个扒文案、扒剧本,然后复制照搬。其剧本内容不外乎是“清洁工阿姨秒变集团董事长”、“总裁送外卖被不知情的下属侮辱”、“富家千金假装穷人试探男友”等千篇一律的模版。
抄袭视频文案,批量制作“各种煽情、震惊、反转类视频大量发布能快速吸粉。但这只是黑灰产账号积累流量的第一步。在网络安全专家眼门美子看来,这一类营销账号的终极目的是变现——“并不是以做内容为目的,而是通过搬运、简单图文等形式把账号养大,从而拿来出售。”
因为假如有一个视频“爆了”,粉丝数就会大大增加。等粉丝量、点赞数、播放量达到一定程度后,然后挂在平台和群里销售。
而像本文里提到的“二十年前溺水被大爷相救”的案例,更像是黑灰产团队的集体行为。有网友发现,发布雷同内容的账号,连名字都十分相似,基本上都叫“单身xx”,有些账号还挂着“收徒”的字样。
w5.jpg
这类团伙的运作手段就是这样,组织多个雷同账号互相导流和引流,从而快速进入流量变现的道路。
另一个例子是前段时间一些内容平台量产了一批“佛媛”。这群“身穿Dior,背LV,开法拉利去寺庙”的“名媛”视频迅速走红。当部分“佛媛”粉丝超过10W+后,便快速进入流量变现的道路:一边接广告、直播带货;一边又私域导流卖货。
w6.jpg
而根据亿邦动力的调查,这些黑灰产账号本身并不具备供货能力。很多账号甚至不需要拥有自己的供应链和货物储备,只需简单地修改部分“好物推荐”视频,就可以挂上链接进行交易,而商品则由上游商家“一件代发”,有时供应端甚至就来自原视频的链接。
由于本身对供应链和库存没有把控,一些“爆单”的视频,极有可能最终因需求过大而不能发货,甚至可能直接弃号、圈钱走人。而这种行为又侵蚀了健康的平台内容生态。
w7.jpg
解决之道:需靠平台和用户自律
要解决短视频内容同质化以及相关侵权问题,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。
首先,同质化内容的界定边界是模糊的。无论是盗用、抄袭视频吸粉还是造谣,营销号的本质动力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吸引最高的流量。不过由于不少视频作者本身也有吸引流量的需求,所以有时营销号与正常创作者之间的边界很难界定,这也让平台处理营销号成为了问题。
其次,相较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抄袭视频,辟谣的成本却要高得多。很多原创作者在发现自己被侵权后,出于省事或怕麻烦等原因,往往“懒得”维权,这间接助长视频搬运抄袭等侵权行为。
针对“文案抄袭博流量”的问题,目前各大平台都已推出应对之策,但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。
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蒙晓阳认为,要解决短视频平台内容同质化的问题,需要内容生产者、平台、行业以及社会公众多方主体共同参与。
平台可以尝试建立“前置过滤”的规则,搭建内容分级制度,对内容进行不良分级(1-5级),实现对于短视频内容审核的“事前把关”。
具体来看,“前置过滤机制”即要求所有的短视频平台在内容审核时利用先进的“视频内容识别”技术对短视频内容进行第一道过滤。对大于等于3级的内容直接禁止播放,并对内容生产者进行相应处罚(如封号、限制上传),对小于3级的内容转入人工审核环节进行二次审核。
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,要恪守自律,转换思维,创新内容生产方式,摒弃抄袭恶习,避免陷入内容同质化、低俗化、泛娱乐化的圈套。坚定内容为王的策略,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,从以模仿为主到以创新为宗旨的根本性转变。
作为普通读者也应该提高警惕、保持理性,不被轻易带乱节奏。只有内容生产者、平台、行业以及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,才能实现短视频内容生态的健康发展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支持 高兴 激动 给力 加油 淡定 生气 回帖 路过 感动 感恩 支持 高兴 激动 给力 加油 淡定 生气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";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